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浴血奋战

第八节鏖战上海(一)

还是在学生时代,我们一些暑期放假的学生在部队大院,听了一位解放军军官给我们讲了惨烈的激战上海(“淞沪会战”)之战役。

(淞,指吴淞江:发源于江苏,流经上海,入黄浦江。沪,指上海)

此战上海(电影名称《战上海》,又称8.13战役、日本侵略者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)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,也是整个中日战争规模最大、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。

中国大约投入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,持续3个月,日军投入8个师团、2个旅团20万人,日军宣布死亡4万余人;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**教导总队及87师、88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,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。

这次会战的伟大意义在于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的计划。

会战地点在中国上海。

时间在1937年8月13日———1937年11月2日。参战方:中国、日本。

结果:日本侵略者获胜,上海沦陷。

对中国军人的赞美诗:

鲸涛鰐浪憾危城,全仗吾曹抵死争。

五百健儿齐殉国,中华何止一田横。

———后人悼姚子青营诗

战况密电

据陈诚佳木电称:职部各师自8月22日开始作战以来,苦战旬余,伤亡奇重。截至9月7日止,综合各师伤亡官兵如下:11师伤亡官兵2120员名;14师伤亡官兵849名;67师伤亡官兵3100与员名,98师伤亡官兵2590员名;56师伤亡官兵380余员名。6师吴淞之役,全师伤亡过半,计伤旅长二、团长二、营长二,上尉以下军官伤亡119员。现两旅共存战斗兵1600名。职查我军伤亡,大部受敌飞机、大炮轰炸,人枪并毁,就36团第二连连长易彝廉率部固守北泗塘公路桥附近之火药库,死守不退,致全部轰埋土中,牺牲尤为壮烈。我军将士伤亡虽重,士气愈振,同仇敌忾,共有灭此朝食之恺。除统计列表呈报外,谨呈等语。

————1937年9月11日,顾祝同致蒋介石密电。

脆弱的装甲

当时国军装备兵力极为薄弱,仅编成一个陆军装甲兵团,团长为杜聿明少将。注意,这里的陆军装甲兵团,读作“陆军装甲兵一团”而不是“陆军装甲一兵团”。所以一共只有三个战车连,与一个补给连、一个通讯排、一个特务连、一个摩托车搜索排一起编成一个战车营(营长胡献群)。

其中,第一联装备维克斯六吨战车16辆。该车实重八吨,乘三人,装备47mm战车炮一门,7.9mm水压重机枪一挺。最大时速35km/h越壕沟宽1.83米。

第二连装备维克斯水陆两栖战车16辆,该车仅装备7.9毫米水冷式重机枪一挺,车重3.1吨,路上速度40km/h,在水中6km/h。行程150km,装甲厚度9mm,乘员两人,续航能力260公里,越壕宽度1.53米。

第三连装备英制卡登一洛伊德式双人袖珍战车,后换装德制pzkpfwl/A型战车17辆。该战车战斗全重5.4吨,最大速度37km/h,装甲后7至13mm,乘员两人,装备两挺7.95mmMG13机关枪。同属于轻型战车。

除了这个战车营以外,该团还辖有:

一个战防炮营营长田耕园),下辖三个37毫米战炮连、一个47毫米战防炮连、一个通讯排、一个特务排。

一个搜索营(营长萧平波)。第一连装备36辆三轮摩托车、第二连装备36辆二轮摩托车、第三连装备12辆sd.kfz221装甲车、一个通信排、一个补给排。

一个准备营(营长韩增栋祥,辖三个步兵)、一个补充营(营长高吉人)辖三个补充连)、团直辖特务排、通讯连、修理工厂各一。

该团组建之初,还曾配备一个高射炮营,但后来撤销建制。淞沪会战开战以后,为增强该团的反战车火力,也是为了按德国顾问的建议为日后成立师级装甲部队预备的。

还特在句容、徐州、武昌等地训练的三战炮访营编成一个防炮教导队,由冯尔俊任队长加入该团,被时人戏为“团中之团”。

要知道当时小小的一个波兰,虽然立国短暂,但却有战车334辆(大部分武器为37毫米炮)另有700辆袖珍战车和小型装甲运输车。中国仅列装16辆的维克斯六吨、波兰有50辆。相比之下,若大一个中国,竟只有这么团级装备单位,而且仅下辖一个战车营。就这样一个团,在当时已经是撒手锏了,所以直属军政部指挥。今天看来实在令人寒酸。也才明白什么叫作国难当头,物力维艰。

但不管怎么说,该是毕竟是我国第一支团级装甲单位。在当时实力也不算弱,毕竟到1939年德波战争时,德装甲师主体乃是I型(1445辆)与二型(1223辆)轻战车。三型(98辆,实际参战87辆)与四型(210辆)战车数量极少。

不仅如此,该团成立背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渊源。

从1935年起德国本土开始组建师级装甲单位,这在世界装甲兵发展史上都可谓是一个里程碑。

当时世界各国陆军对装甲兵使用,无不拘泥于一战经验,过于强调战车在战术层面对步兵的支援作用,而忽略了对战车的战略突击价值的开发。在德国尤其强调进攻的军事传统,一战惨败,让他们痛定思痛,再加上古德里安等装甲战先驱的不懈努力,终于使他们逐渐走在了第一轮军事革新前列。

开始尝试着将战车无线电技术、内燃机运输车、机械化炮兵等单位合成一个以坦克为核心的师级作战单位,在新式全金属飞机的密切协调下,担任一种战略性的纵深进攻任务。

有见于此,在华德顾问遂建议我国也组建类似的部队。我国疆土辽阔,如有这样一支部队,在各战区见机动使用,无疑可极大提高我军之整体战斗能力。这个建议为我**帅部采纳,只是由于国力维艰,无法一步到位的成立师级装甲单位,只好先成立这个团进行实验。

必明了于此,才明白何以該团会采取上述编制。

以1935年德式装甲师而论,每师辖一个装甲旅(两个坦克团,每团两个坦克营)一个摩托化步兵旅、一个防弹炮营、一个装甲搜索营、一个摩托化炮兵团、一个装甲通讯营、一个装甲工兵连)。相形之下,我国南京陆军装甲兵团,不仅实力与之相当悬殊,编制也大不相同,但如果将时间前移到前德国装甲部队草创时期,就会发现有意思的东西。

1930年初,德国机动兵总监部决定成立第一支营级装甲战斗群,该营下辖:第一连(装甲侦察连),第二连(坦克连)第三连(战防炮连),第四连(摩托化步兵连)。该营是中校营长及日后鼎鼎大名闪电名名将———海因兹·威廉·古德里安。又因为受制于当时国力和凡尔赛条约的限制,第二连与第三连仅装备模型武器。

与此可知,我军装甲兵团不是1935年德式装甲师的缩小版,而是1930年德式装甲营的放大版。是为了组建正规的德式装甲师而进行的先期准备工作。

不料,全民抗战竟因卢沟桥战役骤然爆发,我军军事改革计划也大受影响,但考虑当时日军的装甲化、机械化程度也很低,这一团的战斗力在当时东北亚还是很可观的。能对其构成生命威胁的恐怕只有日本的空军。

在开战之初,当我空军集中使用于某战区时,是可以在相当于一个时期打破日本夺取制空权的企图的。

所以在1937年,如能够将这个团配属精锐德械步兵单位与空军主力一起,隐蔽集中于某个战场,突然使用,必收奇效。

事实上,开展战之初,我军却有类似构想,按德国顾问的建议,这个适应于将空军与装甲兵集中使用的“某个战场”,当以华北为最佳选择。原因在于,首先适合装甲部队的使用;其次日军支那驻屯军相对孤立,部署分散,如果能予以歼灭性打击,对日后占局的影响,将大于消灭日本在上海的陆战队。

该建议被我国统帅部采纳,所以开战之初,空军与装甲部队均以华北为集结地。换句话说,在开战之初,我统帅部一度构想在平津与上海同时展开先制攻击,修筑战线后,再转入防御性持久战。

但是,很遗憾,由于宋哲元对形势的误判,和29军基层将领对**军北上的抵抗情绪,竟使我军错失了大好时机。

如前所述,关东军和**军在不请示**情况下,断然向关内部署航空兵与机械化部队,虽然加强了战略上的被动,却在作战层面上令我军难以施展。

由于上海战事的一连串的意外,我军先制攻击仅在上海这个地方发起,尚且是未完成充分准备下仓促开打,并且打上了一场硬碰硬的攻坚战。

因为前述种种原因,这一进攻无法克制日军的要塞式的攻阵地而未为奏效。结果就是我军在作战指导上陷入骑虎难下尴尬局面。

为了支援上海的进攻,我空军首先南下,并其在技术上的快速优势,迅速完成了新部署,并参加了沪战。装甲部队因转移迟缓,至8月19日,张治中发起第三轮总进攻时,仍无法参战。

但统帅部已经决定将装甲部队投入上海战场。

这一来,因为上海战场独特限制,该团事必被拆开使用,去完成支援步兵任务。这就违背了该团创建的初衷,就浪费了我军有限的装甲资源。不过,在当时的情况下,也确实没有更多的选择,如该团的参战能够将租界日军悉数扫平,也很有价值,但不幸的是恰恰这点也无法实施现。

[本节止。欢迎您阅读第九节鏖战上海(二)战车突击〕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